第一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古代的理想社会观
孔子:大同世界观。黄巾起义军:“太平”世界观。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
柏拉图:“理想国”
古代理想社会观的特点
-
反对贫富不均,反对剥削压迫,主张财产公有,人人平等;
-
产品绝对平均分配;
-
建立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落后的基础上,有复古主义色彩。
近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第一阶段——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
(家庭手工业向工场手工业过渡时期)
代表人物
-
托马斯·摩尔:《乌托邦》
-
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
莫尔认为:社会的一切灾难,归根到底是私有制产生的。(主张消灭私有制的第一人)
第二阶段: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工场手工业时期)
代表人物
- 摩莱里:《自然法典》
- 马布利:《论法律或法律的原则》
第三阶段: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转变)
代表人物
- 圣西门
- 傅里叶
- 欧文:劳动公社
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无产阶级革命方式问题
-
首先,无广阶级革命方式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文化传统下,革命方式的选择是不同的。
-
其次,从理论上说,天广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如果从迄今为止的无产阶级革命历史经验看,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
马克思定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恩:多国胜利论,几个国家同时发生革命取得胜利。
无产阶级的革命进程问题
// TODO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 新经济政策时期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精神是认定落后的国家要经历更长的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构想
(1)用合作社的形式将农民引向社会主义道路。
(2)发展大工业,实现工业化和电气化;
(3)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一 切有价值的东西;
列宁的社会主义公式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托拉斯组织和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的总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是伴随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构成的。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成就:
- 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
如何评价斯大林
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其功绩是主要的,错误是次要的。对他的评价应该采取科学的历史主义的态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拂去历史的尘埃,历史将给斯大林客观公正的评价。
苏联模式的特点和弊端
功绩
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成为工业强国
为反法西斯战子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
弊端
政治:高度集权;对干 部缺乏监督;个人崇拜盛行
优先发展重工,导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经济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和价值规律,造成企业经济效盆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使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压制学术思想的创造性,不利于思是文化繁蒙
结论
是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
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推广及其后果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无产阶级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专政。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观巨性和长期性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又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害要一个 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对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 主义 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必 河有充分的估计。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探索的曲折历程
-
第一次浪潮: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
-
第二次浪潮:60年代中期 -70年代中期
-
第三次浪潮: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东欧剧变的形式
-
共产党主动向反对派让权使政权旁落;
-
共产觉改变性质导致政局剧变;
-
个别国家以暴力推翻了原有政权。
东欧剧变的原因
内部因素
- 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
- 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导致对政府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怀疑。
- 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
外部因素
- 长期以来苏联东欧的关系的不正常和戈尔巴乔夫调整东欧政策,对东欧剧变产生了深远与直接的影响。
- 西方国家多年来的和平渗透,以及在 1989 年东欧剧变中的推波助澜作用。
苏联解体的原因
- 最根本的原因:经济改革的失败。
- 政治体制僵化,权力高度集中,民主法制不健全。
- 民族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加剧
- 直接原因:苏共改革理论,方针,政策和步骤的失误。
-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的催化作用。
【思考】苏东剧变给我们带来的经验教训。
- 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应该始终抓住这个中心不忘。
-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改革,但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照抄别国的模式最终会吞下自己酿造的苦果。
- 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用体现在:
三个领导: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