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规律
(一)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核心和实质
-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
贯穿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方法。
二,矛盾及其属性和作用
逻辑矛盾:违反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而产生的逻辑矛盾。是由于人的主观造成的,人类力求避免的。
辩证矛盾: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客观存在的,人类力求认识的。
生命本身包含死亡的种子
矛盾的基本属性
对立和 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
同一性: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斗争性: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二者的相互区别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体现事物的稳定性,常驻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对外体现为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者的相互联系
同一之中有斗争,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
斗争之中有同一,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矛盾双方的项目利用,相互吸收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得到发展。
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
-
推动双方力量消长,推动事物不断地量变。
-
引起双方的转化,推动事物发生质变。
意义
要求我们在实际中,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普遍性
- 无处不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
- 无时不有: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时时有矛盾,矛盾无时不在
矛盾的特殊性
不同事物的矛盾及其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为
- 矛盾性质的特殊性
- 矛盾地位的特殊性
- 就发展过程而言,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 根本矛盾(基本矛盾)是贯穿于发展始终并规定事物发展及其过程本质的矛盾。
- 非根本矛盾是不能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基本性质,也不一定贯穿于事物发展始终的矛盾。
- 在一个复杂事物中存在多对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一定解决了就没有了)
- TODO 十八大前后的矛盾区别
- 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双方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 就发展过程而言,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
- 矛盾解决方法的特殊性(解决矛盾的方法)
- 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被新的矛盾所取代。
- 矛盾双方相互融合。
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法:相互区别相互依存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的意义:
- ???
- 是科学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理论基础。
- 它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例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分析北邮学生和计算机学院学生
论述题:先答原理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意思,辩证关系的原理内容,这个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然后展开分析(根据具体分析对象分析),最后总结(综上所述,xxx)
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度的概念
质: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外在的: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发展速度,内在的: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现的规定性。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限度、幅度、范围。
质变与量变的区别在于是否超出度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的增减,场所的变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排列组合上的变化。
质变:
- 爆发式的飞跃,如人类社会的变迁。
- 非爆发式的飞跃,如物种的演变。
事物的质变采取什么样的飞跃形式,取决于 事物的性质和其所处的环境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 相互渗透
- 相互依存
- 相互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的基础上引起新的量变,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适度的原则
- 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
- 渐进与变革相结合的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
肯定和否定的含义
肯定:是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趋势
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趋向灭亡,并转化为其它事物的趋势。
辩证否定观的特点
-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 .............................联系..........
- 辩证的否定是实质是扬弃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发展通过否定实现。
- 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出现了新事物。而新事物的发展又是自我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在此否定阶段,又产生新的否定趋势。这种否定趋势的发展将导致再次被否定,这样新事物就从否定阶段走向否定之否定阶段。
- 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完成一个发展周期。事物的发展总是从肯定阶段开始,经过否定阶段达到否定之否定阶段,这个过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就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
- 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正确对待前进与曲折。
- 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
- 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种困难的精神准备。
- 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还要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两种错误观点。、
三大规律的差别
-
对立统一规律:动力和源泉
-
质量互变规律:形式和状态
-
否定之否定规律:方向和道路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原因和结果
引起某种现象的是 原因
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是 结果
-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
- 原因和结果是相互联系的,二者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与偶然性
必然形式确定不移,一定会发生的。
偶然性是非确定发生的趋势。
关系:
- 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 偶然性体现并受制于必然性,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 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意义:
- 坚持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原理,认识和实践活动立足于 客观必然性的可靠基础之上。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侥幸的偶然事件上。
- 也要重视并善于利用偶然性因素的作用。
可能性与现实性
内容和形式
形式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表现内容的方式。
关系:
-
内容决定形式
-
形式反映内容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
现象与本质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事物的外在表现。
现象有真像和假象之分,区别在于是否正面直接地表现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务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脱离人的意识和思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辩证法: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以概念为基础。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同历史相统一。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等。
十九大对思维方法的丰富和拓展
- 战略思维能力
- 历史思维能力
- 辩证思维能力
- 创新思维能力
- 底线思维能力